文若的智慧要从理想谈起,要从格局谈起。他的手段在于维护东汉士族的利益,以及老百姓的利益,他的大胸怀在于还天下以正统。荀彧是一个有理想的人,当他的理想与他背道而驰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,荀彧跟随曹操是想让曹操匡扶汉室。
没想到曹操在打鬼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鬼,在曹操封魏公的时候他以自杀的方式来告诉曹操,你不能窜汉,这也是曹操到最后也没有称帝的原因之一。
荀彧的功绩有目共睹,对于荀文若,最有争议的地方就是他反对曹孟德称魏公,有些人认为他是缺乏谋略,不如贾诩懂得明哲保身,不如侄子荀攸处事圆润,我曾也是这么想的。现在想法和几年前产生了很大的不同,他固执,并不是看不透,或者谋略。因为人,是要有一种理想和信念的或者叫信仰。
荀彧坚守努力,自信,自尊,敢于担当,不怕苦,把份内工做好,并心知谦受益,满招损。做人不越做人底线,也不逢场作有损人格下贱事,凡事有张有驰有度。荀彧做到以上品德人生就是有理性,有智慧,敬畏生命的人,而到老回首往事心无亏欠也无缺憾,这辈子坚守一辈子虽苦累也值了。做事不能靠一个人的智慧,要会看形式,要会断人心,这是执政者根本,文若对司马仲达说的话。
荀彧的智慧给於后人以很大启迪,引人思考学习。但慧极自负,末能识辩人性本能之自私贪婪,和文臣争名逐利之世俗,没有断识东汉气数已尽之历史潮流,有唯汉臣之忠之义。荀彧是聪明人,为曹操指明了发展的计划和方向,助其成就了霸业。但最后仍是一个糊涂人,因遭到曹的弃用而自忧郁而死。操大事而不操自己身体的更大事。
荀彧是贵族,有那个阶层的理想,美学,气节,精神,或者按如今话儿讲是矫情是傲娇。我想,价值观不同吧,我个人还是很欣赏他的。觉得贾诩最后逼退汉献帝和荀彧阻止曹孟德称魏公,就是市井出身和士族出身对朝廷感情的最后印证。
他是智者,智者有着敏锐的预见能力和洞察力,遇事可以随势而动,可以做明智的选择,甚至可以规避祸患。
对于古人来说,气节和理想真的远远胜过生命。诸葛亮不清楚北伐的利弊么,但他还是要去做。荀彧不懂明哲保身么,但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,文若终其一生,都是大汉之臣,无愧三国里那句台词“我,永不背弃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